民众之所望,司法之方向。十八大以来,宁陵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重审判、强管理、树品牌,创一流”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在奋力实现中原崛起法制建设的大潮中彰显司法力量。成立全省首家家事审判合议庭,受到社会各界及专家学者好评;诉讼服务中心并被全省法院“文明执法窗口”;张弓法庭被省法院授予“全省优秀人民法庭”;在2014年度政法机关群众满意度调查中,该院位居全省基层法院第一名;审判管理工作被授予“集体三等功”。
发挥职能作用 守护社会和谐稳定
将矛盾化解作为服务大局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最大限度减少不稳定因素,让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始终保持严惩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立足防范,强化打击,依法严惩抢劫强奸、涉黑涉暴涉枪、金融诈骗、拐卖妇女儿童、食品药品安全、污染破坏环境等犯罪活动,积极开展打击涉农、恶意欠薪、拘执犯罪等专项行动,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感保驾护航,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民事纠纷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大毒瘤”。认真审理好各类民事案件,特别是妥善化解城市建设、重点项目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重点审理好抓好劳动报酬、拆迁安置、三留守人员权益保护等涉民生案件审理,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认真连续开展专拖欠农民工案件集中办理项活动。2013以来,共为200多名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60余万元。
为了畅通信访渠道,坚持“天天院长接待日”,院长每天开门式办公,开放式听意见、拉家常式谈心。信访群众只要想倾诉想表达,可随时找院长谈。通过“唠出心里话、说出不满事、打通心中结”,解决群众问题,做到“群众不满意不放过、问题解决不彻底不放过”。积极健全矛盾纠纷三级“网格化”排查和信访风险评估机制,坚持法官带案下访、巡回接访、判后回访,并要求对所有案件在立、审、执、监各环节可能存在的稳定风险,进行信访评估、预测和应急,把不稳定因素稳定在萌芽状态。
提高审执质效 守护司法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最直接的获得感。宁陵法院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期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展开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人格尊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司法温暖,让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让有理有据的当事人打得赢官司,让胜诉者的合法权益及时兑现。
一个审判管理模式,用17个关键词锁住审判质效。为每一起案件安上“监督的眼睛、责任的加压器、奖罚的马达、科技的翅膀”,用“提醒、通报、互纠、预警、催办、问责、评查、信息化”17个关键词锁定审判质效。同时积极通过简易程序让老百姓少跑腿,通过小额速裁使得群众获得最快利益,高质高效的审判管理模式杜绝了“马拉松式”的诉讼长跑。
一个审判创新理念:家事审判,清官也能巧断家务事。成立全省首家“家事审判合议庭”,抽调4名女法官专门审理离婚纠纷、赡养抚养等10类家事纠纷案件,采取“圆桌式” 场景布置,用“丈夫”、“妻子”、“儿子”、“父亲”等家庭成员称谓取代原告、被告、第三人等专业法律术语;文化是生产力,也是化解矛盾的营养剂。以文化为助力,积极开展“孝文化”、“家文化”等亲情文化教育,通过悬挂图展、发放书籍、观看短片,时时彰显“家为本、和为贵、孝为先”的核心价值观,处处营造父子情、姐妹情、夫妻情文化氛围,有效促进了赡养、婚姻等家事纠纷化解。所办案件以调解方式结案的占到90%以上。
一个执行破题思路:联动创新,让纸上的权利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因案因人施策,实行差别化执行模式,大大提高了案件执结效率,该举措被最高法院信息推广。错开时间差,每年在节日前后、夏收秋收等时间段,开展执行风暴专项活动。年终岁末,对积案“库存”专项清理,一大批久拖不决案件得以化解。建立失信黑名单制度,利用宣传车等加大老赖曝光力度。对40多名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老赖加大刑事制裁力度,用足、用活、用尽法律强制手段。率先在全市采取悬赏执行手段,对8起案件发布悬赏执行公告,尽可能寻找被执行人的信息和财产线索。
一个调解结案方式:四级联调,绽放社会和谐之花。结合实际,探索出一套成效显著的法庭、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社会法庭“四级调解”网格及“调诉分离”模式。把整个辖区的调解力量囊括在内,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的人,网格伸到哪,矛盾就排查到哪。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解经”,如亲情调解法、上门调解法、倾听调解法、换位调解法……一系列高效而温馨的调解方法,使大量矛盾纠纷调处在基层。该院基层法庭调撤率均在80%以上,提高了案件办理的社会效果。
开展优质诉讼服务 守护司法人文关怀
以“优质诉讼服务”为抓手,制定多项便民利民组合拳,把司法便民、利民、亲民、惠民和取信于民的措施落实到诉讼的各个环节,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关怀和温暖,实现提高司法质量、司法效率、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四个提高”的目标。
为培育群众第一印象,擦亮“服务窗口”,把诉讼小窗口打造为民服务大平台。创建精细化诉讼服务中心,评选“星级”人民法庭,为群众提供“多功能”“一站清”“门诊式”“温馨式”服务。以加强诉讼服务为抓手,升级改造功能设施,积极落实错时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和服务承诺、限时办结、首问负责等制度,对来信来访来诉努力做到“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办结”。设立全市首家导诉台,全院法官轮流充当诉讼引导员,给当事人诉讼提供帮助指导。为和群众之间搭建无障碍“连心桥”,在诉讼服务中心显要位置公开包括院长在内的全院法官手机号码等。当事人和法官可以随时“直接对话”,解决了群众在诉讼和信访中反映的“不知道该找谁、怎么找、在哪找、所找的人到底是干什么的”等问题。
服务就是民生,点滴汇聚服务。注重在细节处便民利民,提供更具亲和力、更显人性化的诉讼服务。为当事人配备了休息座椅、书写桌椅、医疗急救箱、饮水器具、电视电话、无线网络等便民服务设施,提供笔墨纸张、老花镜、报纸、复印传真、擦鞋机、诉讼文书样式、诉讼指导材料等便民服务物品,设置无障碍诉讼通道、残障人士卫生间,让身体不便当事人真切感受到人文关怀。在电子显示屏进行滚动播放诉讼知识告知、风险提示等内容,让当事人对法律“注意事项”一目了然。建立司法帮扶快速办理机制,为特困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执行费,向特困刑事被害人、执行申请人发放司法救助金,让有理无钱的人打得起官司,让打赢官司的当事人及时兑现权益。立案诉讼服务中心连续两年被市中院授予“优秀立案窗口”,连续5年实现立案“零错误”、“零瑕疵”。
在确保立案信访服务建设力度不减、措施得力的同时。大力开展巡回审判。积极依托车载法庭等载体,把流动法庭开到田间地头,开到群众家门口,减少当事人劳累,使老百姓打官司更省心、省力、省时、省钱。两年来,该院共在乡村、社区、田间地头等场所开展巡回审判220次,受益群众达数2万多人次。
积极搭建企业服务平台,通过送法进企业,发放服务手册、法官联系卡,开展专题法律讲座,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专项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升企业依法经营和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做大做强。2013年以来,该院党组成员带头深入20家重点企业走访座谈、共商司法服务企业大计,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法制保障。
依托“四室”专门开辟弱势群体绿色通道。依托老弱病幼残接待室,加大诉讼帮导力度,做到“有诉有帮导”。依托诉前调解室,加大诉前多元化调解力度,做到“有结有调解”。依托律师援助值班室,加大司法帮扶力度,做到“有事有援助”。依托院长接待室,加大信访化解力度,做到“有访有接待”,有力的维护了等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为农民工、困难当事人等弱势群体撑腰维权。
坚守问题导向 守护群众司法期待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推进各项司法方面的新举措,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司法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平正义的期待。
敞开司法公正的大门,努力推进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处藏身。对审判庭实行数字化改造,大力实施“三同步、两公开”庭审方式,借助各种载体,全面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审务政务公开等。率先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微视“三微一体”便民互动平台,目前粉丝已达2万余人,总访问量突破10万余人次。在法院官方网站及时发布工作动态,每月创刊1期《宁陵县法院信息报》免费赠送当事人,开通执行短信平台,及时将案件立案、查询、扣押、冻结、结案等信息转发送给当事人,增强了司法透明度。固定在5月、9月、12月集中举办“法院开放日”活动,两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农民工、学生等700多人次走进法院参观学习,增强社会对法院的了解、认识和信任。
积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要求,创新法制宣传工作机制,通过把握重点对象、围绕重点场所、关注重点时间节点、突出重点内容等开展一类、一地、一日、一事等集中普法,深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普法实效,大力推进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主动面向社会接受监督,用群众的眼睛来强化司法的监督观察,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法院,确保权力走到哪,监督跟到哪。设置院长信箱,公布院长、监察室电子邮箱,建立网上投诉举报平台,社会公众可以向该院建言献策,监督批评、举报违法违纪行为。畅通监督渠道,开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群体短信平台每月向其汇报法院重大新闻。推行公民自由旁听,重大民刑事案件律师旁听,代表委员邀请旁听、人民监督员评查式旁听等四大案件旁听制度,聘请人民监督员参与庭审评查,见证执行,面对面监督执法活动。
以“一村一法官”活动为载体,建立三级化服务网格,设置诉讼服务联络点、联络员,有针对性地展开上门立案、纠纷调解、法制宣传、现场勘验、案件回访等多项便民利民工作,让群众感受到法官在身边。着重发挥基层法庭前沿作用,深入开展“法官大走访”活动,法官用脚用眼“丈量”民情,用心用情化解民忧,深入农村田间地头、街头院坝、农家庭院等地,排查矛盾、平息纠纷、了解诉求、听取意见、提供法律咨询,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打造廉洁司法,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将“守纪律、讲规矩”摆到更加突出位置,探索建立“四级督查”模式,严肃查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及慵懒散浮软等司法不良作风及“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司法腐败行为,加强干警队伍规范化管理,提高工作效能,树立了司法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