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钱是怎么收的”。在立案大厅、人民法庭的显著位置将收费规定、范围、标准等公示上墙。设置导诉台,配置专业人员对于诉讼费用的计算依据、方法、过程、结果等进行释疑解惑。加强审务督察,开展“乱收费”专项治理活动。严肃查处私设名目收取“加油费”、“送达费”、“调查费”等乱收费,擅自提高卷宗复印费、应退不退、截留私分等乱提乱占行为。实行纪检监察人员驻庭值班制度,对收费存在的违规行为当场监督查处。截至目前,该院无一人存在违法违纪收费行为。
回应“庭是怎么开的”。每天通过电话、公告张贴栏、电子显示屏等更新排期开庭表、开庭公告,将开庭信息提前向包括案件当事人在内的不特定人群公布。对于公开审理的案件,群众无须预约无须登记,只要凭有效证件、通过安检即可旁听。1-6月份积极邀请县人大、政协和各社会组织代表100多人次观摩、点评庭审25场。开展庭审视频直播,将法院庭审程序和过程置于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进行庭审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并使用专门设备进行贮存,制成光盘等载体进行存档,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可以要求查阅播放。强化巡回审判,扩大旁听范围,深入基层,下乡办案,实行就地开庭,主动把庭审搬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直接接触庭审。9月份,该院共对30多起民事案件进行了公开审理,参与旁听群众达600多人次。
回应“结果是怎么判的”。判后释法,围绕当事人争执焦点,案件存在的难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证据采信、事实认定的思维过程,阐明作出判决所依赖的法律依据和具体证据、理由。庭后答疑,主审法官在庭审后对包括当事人在内的参加旁听的群众进行说法析理答疑,法官认真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后果,从情、理、法等方面阐明案件,让群众了解司法运行和法律规定,保障社会公众案件裁判的知情权。对于当事人对裁判结果仍不理解、缠诉不休、上诉上访的案件,由审判业务庭的庭长、分管副院长再行解释说明作出裁判的认定事实依据和适用法律理由。判决附法律条文。对每一分判决书都附上所援引的及相关法律条文,并由承办法官在送达法律文书或者附上“法官提示”对法条进行阐明。全面推行裁判文书上网和优秀、瑕疵文书展示,并邀请人大代表、律师代表、群众代表等进行“挑刺”“质疑”。截至目前,该院共展示优秀瑕疵文书126份,针对判决的疑问,组织了2个主管副院长、6个民事庭长,2个刑事庭长当场释疑解惑。
回应“案件是怎么执行的”。开展群众观察执行活动,“零距离”接触了解执行工作。6-9月份,群众选取代表或组织群众参观团,陪同执行人员亲临执行现场37次。设立电子屏幕和执行公示栏。对案件的排期执行时间、案件承办人、执行案件的数量、执行有关规定、执行监督举报电话等进行公示,并告知当事人。对于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情况、执行标的物的评估情况和公开拍卖情况、案件执行情况、采取的执行措施等,通过电话、短信等实行动态告知,增强执行工作透明度,通过回访问卷,群众这项工作的满意率100%。